心理諮商有好多的取向理論,就如同領導學一般,都有著自我的假設前提與思維脈絡。最近的閱讀中發現了一個好經濟學取向的諮商學派-現實治療。其中現實治療介入方法WDEP把它結合了戴明環PDCA,感覺上更加符合我個人在進行經濟或系統分析,以及企業經營上的作業執行思維WDEPDCA。
目前分類:心理與心裡 (12)
- Mar 06 Wed 2019 10:00
學著諮商看著領導想著自己-第二堂課 + 作業執行思維WDEPDCA
- Feb 25 Mon 2019 09:22
學著諮商看著領導想著自己-第一堂課
- Nov 13 Tue 2018 15:31
從電影看社會心理: CRASH–「出生到死亡」似乎就是上天給予人類的唯一原罪吧!
(一)心得:
- Nov 08 Thu 2018 16:42
從電影看社會心理: THE FOUNDER–個人欲念與關係之間的互助與衝突
(一)心得:
- Nov 05 Mon 2018 09:46
從電影看社會心理: Milk(自由大道)–言而無信卻受人懷念,是因為他自私所獲得的成功?還是他身為同志的悲情?
(一)心得:
- Oct 05 Fri 2018 22:08
從電影看社會心理: Bowling for Columbine –Freedom在不同的人我之間可以分別量身訂做(Tailor-Made)嗎?還是我偏激了!
(一)心得:
- Sep 28 Fri 2018 23:35
從電影看社會心理: The Moonlight-賽局理論下理性與勇氣的矛盾與一致
(一)心得:
- Dec 20 Wed 2017 12:57
「故事與生涯教育-過去、現在與未來故事」課後心得分享
【框架下的自我創造自我曲線】、【學習與自我不足相處的曲線】,當素菲老師提到以S曲線來反思自己過往的故事,移動、不斷移動…,似乎是自己生命過往的主軸路線,在繪製S曲線的當下更強烈感受自己也不斷在移動著。寫了第一個S曲線,感覺自己人生是有成長的主要軌跡;當在被要求寫第二個S曲線,發覺自己過往的經驗都沉溺在第一個S曲線,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生命歷程中的其他重要分枝,多個S曲線可能重疊、可能相交、可能聯合、可能平行…,但是生命就是多元,每個主體都不會是一個單一故事。
- Apr 03 Mon 2017 20:58
【社會意識】是「群眾的智慧」?還是「理性選民的神話」? -「阿德勒心理學講義」毒思亂想
「路德把自己的精神官能症提升為普世的病態,然後試圖為世界解決他無法為自己解決的問題。」先前在「叔本華的眼淚」中讀到這句文字時,就個人有限所知中的社會科學學者的生理、心理與社會經歷(Bio-Psycho-Social)對於其所發展或推廣的理論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阿德勒生活在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,從小患有佝僂病,在家中六個兄弟與兩個姊妹中排行第三。從一位行動不便、自覺慚愧的小孩到聞名遐邇的心理學家,阿德勒認為:「生命總會設法延續下去,而且在面對外來阻礙時,生命的力量絕不會還沒掙扎就先高舉白旗。」
- Mar 27 Mon 2017 22:58
人生因情慾而苦,但無情慾還是人生嗎?-「叔本華的眼淚」讀後感
看著這本書的同時,讓我心中不斷地響起盧冠廷老師所寫的「一生所愛」。以往與此刻不斷的過去,但是情緣、慾念與憧憬,在當下的此時與此地還是銘刻於心、羈絆自我。歐文.亞隆(Irvin D. Yalom)強調當一個治療團體治療師的基本概念:專注在此時此地。從縱向與橫向,從內容與過程,從個人與團體之間,促進成員(包含治療師)覺察自我以及與他人的關係,明瞭自我的關卡與目標,進而促進使自我與他人感覺苦痛的行為發生改變。
小說的架構與範圍
小說從主角朱利斯(心理治療師)發現自己得了黑色素瘤,被預告了人生的時限,因此開始探索以往的經驗,想要了解自己在他人的重要性與影響力。全書架構以:(1)叔本華的哲學闡釋,(2)治療團體成員互動陳述的兩個軸向,試圖解開纏繞著因為個人自我情慾與人際期盼所造成的苦痛問題。
- Mar 09 Thu 2017 13:01
人生就只能是永遠不斷自我覺察與自我成長間矛盾與包容的循環
「諮商師能協助他人臻於情緒與心理健康的程度,不會超過自己本身能達到的層次。」(註一)如果真如書本所述,那為了關心的人、為了所愛的人、為了我們願意付出的人,我們就得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層次。
老師在課堂上所提到的Satir的【冰山理論】,所可以觀察到的自我與他人就只有那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,不但這海面還會隨著氣候環境等因素波浪起伏,而且我們的視角更僅限於我們雙目所視的二維象限。
- Mar 09 Thu 2017 12:58
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放諸在其他人身上
(一)「扶不起的阿斗」是因為我們想去意圖影響當事人的自主。
選修與接觸諮商心理,就我個人的認知上是有點矛盾的,就如在課堂上所陳述的。
就網路上查詢與閱覽一些入門書籍的介紹,【諮商】感覺上是在設法維護當事人的基本權益,並促進當事人及社會的福祉。但是俗諺云:「給他魚吃,不如教他釣魚。」所以教育、指導與教練的方式,提供當事人就他自身問題的界定,協助分析所處局勢,釐清面臨的限制與條件,提供效益成本評估的建議方案供當事人自主選擇,這是以往我個人的認知與對於協助親人、朋友或同仁的問題討論的作法。如果自己體認到當事人只是想發洩情緒,那我也就會採行單純喝咖啡聊是非,或是醉看春風秋月等方式來舒緩當事人當場的情緒,因為明日太陽依舊升起,事情依續,只能面對或是逃避(逃避也是一種選擇方案)。